歡迎來到無錫鼎元幕墻維護工程有限公司!
??13921519171???????????? ?dy@wuxidingyuan.com他們都在找: 幕墻玻璃更換 幕墻玻璃清洗 幕墻漏水維修 封陽臺 幕墻玻璃貼膜 節(jié)能整改方案 幕墻檢測 幕墻五金更換、鋼結構除銹噴漆
外墻滲漏防治措施
1.外墻抹灰前,墻身上各種進戶管線、空調(diào)管孔、水落管固定件、避雷引下線和空調(diào)支架等,應按設計要求安裝完畢,并按外保溫系統(tǒng)厚度留出間隙。上述內(nèi)容均應進行專項檢查驗收,并形成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2.穿過外墻的管道應采用套管,套管應內(nèi)高外低,坡度不應小于5%,套管周邊應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膠封閉。
3.外墻對拉螺栓孔、腳手架拉結點及腳手架眼等應進行可靠封堵。封堵腳手架眼和孔洞時,應清理干凈,澆水濕潤,然后采用干硬性細石混凝土封堵嚴密。穿墻螺栓孔宜先用聚氨酯發(fā)泡劑發(fā)泡嵌填,然后用防水膨脹干硬性水泥砂漿填塞, 填塞深度不小于50mm,封堵后孔洞外側表面應進行三遍防水處理,并形成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4.外墻外保溫工程施工前墻體表面必須進行整體抹灰找平(現(xiàn)場聚氨酯發(fā)泡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可不抹灰,但需做好界面處理)。填充墻與混凝土交接處應按要求釘掛熱鍍鋅電焊鋼絲防裂網(wǎng),網(wǎng)孔尺寸不應大于20mmх20mm,其鋼絲直徑不宜小于1.2mm,鋼絲網(wǎng)應用鋼釘或射釘加鐵片固定,間距不大于300mm。防裂網(wǎng)與各類基層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0mm。在外墻表面做甩漿結合層和澆水濕潤后方可進行外墻抹灰。
5.外墻找平層抹灰砂漿應采用摻防水劑的微膨脹防水砂漿,抹灰找平層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時應采取掛網(wǎng)、分層抹灰等防裂防空鼓的加強措施。
6.凸出外墻面的挑檐、雨蓬、空調(diào)隔板等應與墻體同時澆筑,板面設置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并按設計要求做好防水處理,當設計無要求時,板面應增加不少于一道柔性防水層,防水陰角處理及泛水高度等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杜絕陰角處向室內(nèi)滲漏。
7.凸出墻面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底部應做滴水線,不得出現(xiàn)爬水和排水不暢現(xiàn)象。滴水線應優(yōu)先采用成品滴水線條(槽),若采用鷹嘴或大斜面滴水線,大斜面坡度不應小于10%。
8.外墻外保溫工程施工前,應在施工現(xiàn)場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工藝制作樣板墻面,經(jīng)建設、監(jiān)理、施工總承包單位檢查符合要求,報工程所在地質(zhì)量監(jiān)督機構確認后方可進行施工。
9.凸出墻面的構件進行保溫層施工時,應遵循上面壓側面、側面壓下面的原則,避免出現(xiàn)朝天縫。外墻保溫層需設置分格縫的,應由設計單位明確位置及處理措施。
10.外墻面層涂料(真石漆)飾面應采用與保溫系統(tǒng)相容的柔性耐水膩子和高彈性涂料。真石漆找平層膩子施工完成后應涂刷一道封閉底漆。
11.幕墻與結構收口處、外墻裝飾收口、門窗框四周與外墻接觸處、管道及設備支架穿越保溫板處、墻體頂部收口處等,在其與保溫層結合的間隙應采取可靠措施并做防水密封處理。
12.水落管經(jīng)過的空調(diào)板、檐口線等墻面凸出部位處宜設直管,并應預留缺口或孔洞,預留孔洞時應設套管;當必需采用彎管繞過時,彎管的接合角應為鈍角。
13.建設單位應組織施工、監(jiān)理單位對全部外墻進行淋水試驗,并做好檢查記錄,留存影像資料。
外窗滲漏防治措施
1.門窗工程施工合同應明確質(zhì)量標準。門窗專業(yè)施工單位應按設計要求對門窗細部及構造進行深化設計,編制門窗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報建設、設計、施工總承包和監(jiān)理單位審核。
2.門窗進場后參建各方進行聯(lián)合驗收,核查質(zhì)量證明文件,并進行外觀檢查,符合要求后進行見證取樣,對氣密性、水密性、抗風壓性能及導熱系數(shù)等進行復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3.門窗的安裝必須牢固。使用空心磚和輕質(zhì)砌塊等作為砌體材料時,門窗膀固定位置應采用實心混凝土砌塊或?qū)嵭拇u進行構造處理。在砌體上安裝門窗嚴禁用射釘固定。
4.施工總承包單位應準確留置門窗洞口。對不符合要求的洞口,修補厚度超過35mm的應加筋支模澆C20以上細石混凝土修補,修補厚度小于35mm的應采用聚合物砂漿分層抹灰。門窗專業(yè)施工單位應編制門窗翻樣圖,并對洞口按翻樣圖逐個進行檢查,洞口位置、尺寸、垂直度符合規(guī)范和安裝要求后,施工總承包單位與門窗安裝單位辦理交接驗收手續(xù)。
5.外門窗安裝應加設附框。附框材料、品種、規(guī)格以及附框與結構洞口的連接方式、防滲漏等構造措施應在設計文件中明確,并有節(jié)點詳圖。附框與洞口、窗框與附框之間應使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膠密封,附框安裝應作為隱蔽工程進行驗收。
6.外門窗洞口周圍應采用摻防水劑的微膨脹防水砂漿整體抹灰找平,然后方可進行附框固定。
7.外窗臺根部應增加自粘防水卷材或涂膜類防水材料。外窗臺應做出向外的流水斜坡,坡度不小于10%,內(nèi)窗臺應高于外窗臺10mm。門窗頂?shù)嗡€應優(yōu)先采用成品滴水線條(槽),若采用鷹嘴或大斜面滴水線,大斜面坡度不應小于10%。
8.窗下框應采用固定片法安裝固定, 嚴禁用長腳膨脹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門窗框。固定片宜為鍍鋅鐵片,鍍鋅鐵片厚度不應小于1.5mm,固定點間距:轉(zhuǎn)角處150~200mm,框邊處不大于500mm。窗側面及頂面打孔后工藝孔帽安裝前應用密封膠封嚴。
9.組合外窗的拼樘料應采用套插或搭接連接,并應伸入上下基層不小于15mm。拼接時應帶膠拼接,外縫采用密封膠密封。框扇構件連接部位和五金件裝配部位,應采用密封材料進行密封處理。
構件連接應采用槽口、榫口連接,確保拼角密實,交接縫口滿打密封膠。框與框之間縫隙不大于0.1mm,并擠滿密封膠,框與框之間的連接螺絲固定點必須用密封膠密封。
密封條應采用三元乙丙橡膠、氯丁橡膠、硅橡膠等熱塑性彈性密封條。推拉門窗框扇應采用硅化加片毛條密封,密封膠條、密封毛條應連續(xù),形成四周密封結構。
10.外門窗排水孔位置、數(shù)量、規(guī)格應根據(jù)門窗型設置,滿足排水要求。門窗下檻內(nèi)應設排水孔,保證擋水槽內(nèi)不積水,排水孔間距不大于1m,且不少于2個。
11.外門窗框與洞口之間的間隙應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或發(fā)泡聚氨酯填充密實。當采用發(fā)泡聚氨酯填充時,應設專用限位,保證不溢出框外,發(fā)泡應一次成型,充填飽滿,并不得切割。
12.外門窗框四周應打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膠,并應在外墻粉刷涂料前完成,打膠要保證基層干燥,無裂紋、氣泡,轉(zhuǎn)角平順、嚴密。外門窗為鋁合金門窗時,門窗框內(nèi)側也應打密封膠。
13.外門窗安裝后保溫層或外墻飾面施工封閉前,應對安裝質(zhì)量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并形成記錄。
14.外門窗安裝完成后,建設單位應組織施工、監(jiān)理、門窗安裝單位對全部外窗進行淋水試驗,并做好檢查記錄,留存照片和錄像資料存檔。
衛(wèi)生間樓地面滲漏防治措施
1.防水工程施工合同應明確質(zhì)量標準。防水專業(yè)施工單位應按設計要求對細部及構造進行深化設計,編制防水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報施工總承包單位、監(jiān)理單位、建設單位審核。
2.防水材料進場后,建設、施工、監(jiān)理單位應進行聯(lián)合驗收,核查質(zhì)量證明文件與實物的相符性,并對材料外觀質(zhì)量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按規(guī)定進行見證取樣,抽檢合格后方可使用。
3.衛(wèi)生間樓板混凝土應一次澆筑,振搗密實。樓板四周除門洞口外應設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上返臺,并與樓板同時澆筑,高度不小于150mm。排氣(煙)道預留洞口周邊應上翻高150mm 寬50 mm的現(xiàn)澆混凝土擋水臺,并與樓板同時澆筑。
4.排水管道穿樓板處應優(yōu)先采用止水節(jié)。當采用預留洞口時,上下水管道、排氣(煙)道等預留洞口坐標位置應正確,洞口形狀為上大下小。
洞口封堵前應對洞口側壁做鑿毛處理,且應將洞口清理干凈、澆水濕潤,并涂刷加膠水泥漿作粘結層,底部支設模板,模板應固定牢固,不得下垂。洞口封堵時應采用強度提高一級,摻微膨脹劑的細石混凝土分二次澆筑搗實,第一次澆筑至樓板厚度的1/2,達到一定強度后再澆筑至樓板上表面。洞口封堵完畢后,應對管道根部做24小時圍水試驗,確保無滲漏后再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5.穿過樓地面管道根部應設置阻水臺,且阻水臺不應直接做在地面面層上,阻水臺高度應提前預留,保證高出成品地面不小于20mm。
6.找平層應平整光滑,陰角處均應抹成小圓弧。鋪涂防水層時,基層應清理干凈,上返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且不小于300mm。管道根部、排氣(煙)道根部、墻根等部位應做防水附加層。
7.對于沿地面敷設的給水、采暖管道,在進入衛(wèi)生間處,應沿衛(wèi)生間隔墻外側抬高至防水層上返高度以上后,再穿過隔墻進入,避免破壞防水層。
8.衛(wèi)生間兼做浴室時,墻面防水層不得低于1800mm;門洞口處防水材料鋪涂應向外延300mm寬。
9.衛(wèi)生間門洞口處地面與相連接的室外房間地面的標高差應符合設計要求,不應小于15mm。衛(wèi)生間地面面層的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宜為1%~1.5%),地漏安裝的標高應比相鄰地面低3~5mm,不得有倒泛水和積水現(xiàn)象。
10.衛(wèi)生間應做蓄水試驗,至少防水層施工完成時一次,面層完成時一次,蓄水時間不少于24小時,蓄水高度不低于20-30mm,并做好檢查記錄,留存照片和錄像資料存檔。工程竣前檢查時也應蓄水(冬期施工除外)。
屋面滲漏防治措施
1.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前建設單位應組織圖紙會審,不得擅自改變屋面防水等級和防水材料,確需變更的,應經(jīng)原施工圖審查機構審查批準。對女兒墻、高低跨、上人孔、變形縫和出屋面管道、井(煙)道等節(jié)點應設計防滲構造詳圖,伸出屋面井(煙)道周邊應同屋面結構一起整澆一道鋼筋混凝土防水圈。
2.屋面防水必須由有相應資質(zhì)的專業(yè)施工單位施工,施工合同應明確質(zhì)量標準。專業(yè)施工單位應按設計要求對細部及構造進行深化設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做出施工樣板,報施工總承包、監(jiān)理、建設單位審核后方可施工。
3.防水材料進場后,建設、施工、監(jiān)理單位應進行聯(lián)合驗收,核查質(zhì)量證明文件與實物的相符性,并對材料外觀質(zhì)量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按規(guī)定進行見證取樣,抽檢合格后方可使用。
4.找平層的排水坡度應符合要求。平屋面采用結構找坡不應小于3%,采用材料找坡不應小于2%;天溝、檐溝縱向找坡不應小于1%,溝底水落差不得超過200mm。
卷材防水屋面基層與女兒墻、山墻、天窗壁、變形縫、煙(井)道等凸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和基層轉(zhuǎn)角處,找平層均應做成不小于R50的圓弧形。內(nèi)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圍應做成略低的凹坑。
5.倒置式保溫屋面的保溫層應采用吸水率低,且長期浸水不變質(zhì)的保溫材料。
6.板狀保溫材料鋪貼應根據(jù)標定坡度線確定鋪貼方向,并分層、分段進行鋪貼和灌縫。鋪貼時,上下兩層板塊縫隙應相互錯開,表面兩塊相鄰的板邊厚度一致。保溫層施工完成后,應及時鋪找平層,以減少受潮和進水,尤其在雨季施工,更要及時采取措施。
7.排氣管應設置在結構層上,縱橫貫通,不得堵塞,間距宜為6m,并同與大氣連通的排氣口相通。穿過保溫層的管壁應設排氣孔,以保證排汽管的暢通,屋面面積每36m2宜設一個排氣口,排氣口應設在排氣管交叉處。
8.天溝、檐溝應增設附加層,采用瀝青防水卷材時,應增設一層卷材;采用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時,宜采用防水涂膜增強層。天溝、檐溝與屋面交接處的附加層宜空鋪,空鋪寬度不應小于200mm;天溝、檐溝卷材收頭處應密封固定。
9.女兒墻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時,伸縮縫間距不宜大于12m。女兒墻和山墻的壓頂應向內(nèi)排水,坡度不小于5%。
女兒墻為磚墻時卷材收頭可直接鋪壓在女兒墻的混凝土壓頂下,如女兒墻較高時,可在磚墻上留凹槽,卷材收頭應壓入槽內(nèi)并用壓條釘壓固定后,嵌填密封材料封閉,凹槽距屋面面層的高度不應小于250mm。
女兒墻為混凝土時,卷材的收頭采用鍍鋅鋼板壓條或不銹鋼壓條釘壓固定,釘距≤900mm,并用密封材料封閉嚴密。
10.屋面變形縫內(nèi)應預填不燃保溫材料,上部填放襯墊材料,并用卷材封蓋。等高變形縫頂部應加扣鋼筋混凝土或金屬蓋板,混凝土蓋板的接縫應用密封材料封嚴;金屬蓋板應鋪釘牢固,搭接縫應順流水方向,做好防銹處理。高低跨變形縫在高跨墻面上的防水卷材封蓋和金屬蓋板,應用金屬壓條釘壓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嚴。
11.水落口杯埋設標高應正確,水落口周圍500 mm范圍內(nèi)坡度不應小于5%,并應先用防水涂料涂封,厚度2 mm為宜,防水層及附加層伸入水落口杯內(nèi)不應小于50mm。
水落口杯與基層接觸處應預留20 mm 寬20mm深的凹槽,以便嵌填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膠。
12.反梁過水孔預留位置應正確,其管徑不得小于75 mm。過水孔的孔洞四周應涂刷防水涂料,預埋管道兩端與混凝土接觸處應留凹槽,并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膠密封。
13.屋面設施基座宜直接設置在屋面結構上,并按要求做好附加防水和泛水的構造處理。
14.伸出屋面的管道根部500mm范圍內(nèi),砂漿找平層應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圓弧,管道根部周圍做防水附加層,寬度和高度不小于300mm。防水層鋪貼在管道上的高度不應小于250mm,收頭處用金屬箍箍緊,并用密封材料封嚴。
15.防水保護層應設置分格縫。水泥砂漿保護層的分格面積不應大于1㎡,板塊材料保護層分格面積不應大于100㎡,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分格面積不應大于36㎡。分格縫寬度宜為20~30mm,深度同保護層厚度,縫內(nèi)嵌填瀝青瑪蹄脂等防水密封材料,密封材料的柔性、韌性應符合要求,高溫時不應流淌,低溫時不應脆斷。剛性保護層與女兒墻、山墻之間應預留寬度為30mm的縫隙,深度同保護層厚度,縫隙嵌填防水密封材料做法同分格縫做法。
16.伸出屋面的管道、設備或預埋件等,應在防水層施工前安裝完畢。屋面防水層完成后,不得在其上開洞或重物沖擊。屋面太陽能、消防等設施、設備、管道安裝時,應采取有效防護措施,避免破壞防水層。
17.屋面工程完成后,建設單位應組織施工、監(jiān)理單位做蓄水試驗或淋水試驗,以檢查屋面排水是否通暢、有無積水和滲漏,留存照片和錄像資料存檔。
對平屋面應做蓄水試驗,蓄水時間不少于24小時,蓄水最淺處不小于20mm,最深處應低于防水層泛水高度。對坡屋面,應在雨后或持續(xù)淋水2h后,觀察檢查有無滲漏現(xiàn)象,并應做好記錄。工程竣前檢查時平屋面也應蓄水(冬期施工除外)。